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老照片

中国第一家会馆创办者是芜湖人

时间:2016-04-02 00:50:09       来源:中安在线
摘要:芜湖会馆曾设于北京前门附近。新安文会馆建在芜湖索面巷内。孙中山先生曾五次光临的北京湖广会馆(资料图片)。会馆,创建于明初,盛行于明清和民国时期,一种地缘或业缘性的传统社

芜湖会馆曾设于北京前门附近。

新安文会馆建在芜湖索面巷内。

孙中山先生曾五次光临的北京湖广会馆(资料图片)。

会馆,创建于明初,盛行于明清和民国时期,一种地缘或业缘性的传统社会组织,是同乡人或同业人在京城或都市里创建的“聚会寄居场所”。旧时的学子、商人或进城闯荡的漂泊者,都可凭同乡或同业的关系免费或少费寄居在这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会馆文化”。毛泽东、孙中山、鲁迅、阿英、沈从文、丁玲等都曾得益于会馆之助。那么,谁创建了中国第一家会馆呢?历史把这个荣誉记在了安徽人身上。

芜湖会馆:中国“会馆之父”

明永乐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421年,明成祖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不久,一家名叫“京都芜湖会馆”的公所就在皇城根下的前门外长巷上三条胡同内挂牌面世,算起来,已有580余年的历史。这是当今历史学者们公认的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会馆。会馆有东西两院,各矗立着一株高大的香椿树。正厅有3间,各式厢房小屋16间,沿街铺面房屋7间,灰棚房6间,面积约100平方丈,规模在当时十分了得。

那么,是谁创建了这被称为中国第一家的会馆呢?此人是一位名叫俞谟的芜湖人。

俞谟,字克端,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以选贡的身份任南京户部主事,相当于现在财政部的局级干部,迁都北京后转任工部主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航政等。他的父亲俞季忠也因此被永乐皇帝朱棣封为承德郎,安排在北京工部营缮司内担任主事。这时在京城内做官的芜湖人不少,其中有俞本、谢孚、葛义、高志、晋俭、张坚、郭智等。

明迁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北移。芜湖商人纷至沓来,寻求俞季忠、俞谟父子等人帮助;芜湖举子入京会试照例要拜访京都的芜湖籍官员,冀望他们能在食宿上提供方便;在京的一批芜湖籍官员远离家乡千里之远,也迫切需要通过聚会来祭祖敬贤或排解思乡之忧。这就促使了经济实力较为强大的俞谟萌生出创建公所的念头。于是,他自掏腰包,在前门外“置旅舍数椽,并基地一块”,把“京都芜湖会馆”推到了历史的平台上。一个伟大的创举,一个中国之最就这样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诞生了。据研究会馆史的胡光明教授等人说,“京都芜湖会馆”挂牌之后,“各州县在京官商,纷纷效仿,慷慨乐输,京中会馆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形成北京特有的人文景观”。

谁知好事多磨,事隔20余年之后,“京都芜湖会馆”差点在历史上灰飞烟灭,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会馆获产权

原来,明英宗正统末年(公元1449年),一个姓路的北京人手持房产地契将馆舍基地占为己有,声称这块房地产是他家的。而此时俞谟已归乡老死,死无对证。得到消息后,俞谟的儿子俞日升立刻从芜湖赶往北京,与路姓人打起了官司。这场房地产官司能打得赢吗?据《芜湖县志》卷四十八载,官司打赢了。

俞谟是一个有经济头脑的人。当年购买这块房地产时,就与这位路姓人的父亲签了一份契约。辞官归里时,他虽将这块房地产无偿地“付同邑京官晋俭等,为芜湖会馆”,但却未忘记把当年的购买契约带回家乡芜湖。正是凭着这张保存完好的合同书,俞日升在与路姓后人“构讼争地”的过程中占了上风。有关方面最后宣布:“日升持契入质断归芜湖会馆”,产权终于回到故乡芜湖人的手上。俞日升清理一番之后,又委托芜湖人予以管理。至此,芜湖会馆傲然兀立在京都前门之外。

到了清朝,芜湖会馆曾在康熙十八年(1679)和雍正八年(1730)的地震中受到损坏,芜湖的看馆人韦长班和邓亮臣曾集资予以修葺。咸丰年间,一班京痞子又将芜湖会馆侵占,而且一占就是40年。光绪十八年即公元1892年,芜湖一个名叫经康杰的人挺身而出,禀请官府“彻底根究”,终于在几个月后将这批京痞子赶出会馆,光绪二十一年(1895)修缮完毕后,特作《重建芜湖会馆记》以示纪念,并“勒石以垂永久”。公元1913年,芜湖人鲍世期等曾受芜湖人委托“住京监修”。公元1917年,时任国立北京高等工业学校校长的洪镕等“倡捐就后院增建正厅五间,拆去灰棚一间,隔以垣墙,以别内外”,使“京都芜湖会馆”恢复昔日的金碧辉煌,时人慨叹:芜湖“同乡来京者差堪息足矣”。

芜湖市    会馆知多少

作为明清时期一种独特的机构,会馆除了在京城存在外,在一些城市也有各种会馆。如果说,芜湖人俞谟创建了中国第一家会馆,那么,芜湖这座古城可算是安徽省内会馆最多的城市了。它的第一家会馆又创建于何时?最大的会馆又是哪家呢?

据《芜湖县志》卷十三载:芜湖第一家会馆是山东会馆,创建于明代,地址在“下一五铺杭家山脚下”,也就是位于今芜湖范罗山和弋矶山之间的吉和街边。因山东人“崇拜唐护国公秦叔宝”,故又名护国庵。太平天国时期,庵堂庙宇一律烧毁,护国庵灰飞烟灭。清同治五年(1866),旅芜的山东人寻出旧址,“建瓦屋三楹,以继前人缔造之志,光绪之季,改称曰山东会馆,崇奉孔子”。既然崇奉孔子,山东人索性在会馆内办起了一所国民小学,时至今日,这里仍有一所小学。

会馆百科

芜湖最大的会馆则是新安文会馆。它创建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此之前,有一个在芜湖经商的名叫闵遵古的人十分佩服反清义士休宁人金声和歙县江村人江天一,曾冒险到南京为他们收尸棺殓。闵遵古等在棺殓金声和江天一后即回到芜湖,与同乡孙继禹、洪一维、汪洪仁等集资在索面巷兴建房屋,创建“新安文会馆”,祭祀文昌星、朱熹和金声、江天一等新安先贤。会馆门头镌刻“天都文献”四个大字,足可看出徽商的“儒劲”、“儒味”和“儒义”。

嘉庆年间(1796—1821),徽州人“嫌其狭小不足以壮观瞻”,于是由芜湖的徽商捐巨款在今长街状元坊一带建起了颇为壮观的新徽州会馆,又在今二街一带购地10亩,兴起了“新安大好园”,囊括了今日整个中二街的北边。新安大好园被太平军焚毁后,所遗园基馆址先后由徽商们规复成“新安同善堂”和“徽州旅芜公学”。阿英和李克农曾在徽州旅芜公学同班4年。接着徽州人又在青弋江畔筑起了徽州码头,由此可见徽商们的实力、魄力和魅力。

芜湖市内最有来头的会馆则是湖南会馆。湖南会馆原建在弋江南岸观音桥后的禹王宫内,“因兵燹毁,所有屋宇倒塌不堪”。清同治五年(1866),时任太子太保、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和兵部右侍郎、水师提督彭玉麟“暨同乡官绅商学、水陆员弁捐资,另购西门外升平桥铺基地重建会馆。”当时湖南会馆面积颇大,其大门面临大街“右抵状元坊巷,左抵自墙,前抵河沿”,并在青弋江边自修了一座石砌码头。1917年,湖南会馆董事,曾任清总兵的湖南武陵(今常德市)人李振标等在河南江口铺即今中山桥桥南口创建了“湖南公所”后,长街的湖南会馆渐渐地式微下来。1919年,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购买了这块房地产,建立了基督教青年会,阅报社和民德小学、励志女学、基督教分会堂各一所。今日的“芜湖市劳动保障局技工学校”即昔日湖南会馆的旧址。传说当年湖南会馆在芜湖市开馆时,曾国藩和彭玉麟曾从南京和安庆分别赶来参加开馆典礼。

而芜湖市内最负盛名的会馆则是广肇公所。广肇公所又叫广东会馆、广东同义堂米业公所,创建于光绪十五年(1889),是米市从镇江七浩口迁到芜湖后的产物,位于江口驿前铺的来龙里内。1912年10月30日下午2时,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前来芜湖视察时,就曾在此作过报告,参加了会馆举办的宴会,会晤了所有在芜湖的广肇和潮州米帮的头面人物,以粤语互诉乡情,其情切切,其乐融融。

此外,芜湖在清代还建有湖北会馆、潮州会馆、庐和会馆、泾县会馆、太平会馆、旌德会馆、宿太会馆、山陕会馆、安庆会馆、江苏会馆、宁波会馆、浙江会馆、江西会馆、福建会馆、潇江会馆……如今,它们有的荡然无存,有的残垣断壁,让人不免生出一腔浓浓的幽思,一丝淡淡的哀怨。